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年蝶变成就“中国方案”
发布者:汇泽传媒 时间:2025-09-17 09:01:39
2015—2025年是中国工业互联网从战略布局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十年。如今,我国工业互联网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了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值此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周年之际,《中国电子报》特别策划“聚焦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系列主题报道,旨在梳理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年演进,突出中国工业互联网从技术探索到全球引领的标杆价值,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在海尔青岛洗衣机互联工厂,一块钢板变成一台洗衣机仅需38分钟;在奇瑞汽车超级工厂的混线生产线上,每分钟诞生一台定制化整车,交付周期从23天缩短至15天;在卡奥斯创智物联胶州互联工厂,上千种物料正根据产线需求自动匹配,并由AGV运输车精准配送至工位……这些看似散落的场景,正编织成一幅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的壮阔图景。 www.netcl.cn,www.netcl.cn汇泽文化传媒
十年前,工业互联网还只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十年后,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1/4。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引领,从概念普及到实践深耕,在工业互联网的强力支撑下,中国仅用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工业升级之路。甚至,更多“中国方案”开始走向全球,为世界工业转型升级做贡献。 www.netcl.cn智云管理系统
中国工业互联网迅速成长 本文来自www.netcl.cn
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GE)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并于2015年成立数字集团,率先推出首个面向工业数据和分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GE Predix。几乎是同一时期,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的Mindsphere平台也在欧洲登场,呼应当时的“工业4.0”战略,提出将用物联网、智能工厂和数字孪生“重新定义制造业”。
www.netcl.cn
彼时,中国制造业对工业互联网变革尚未形成广泛共识。早期的探索多停留在“设备联网”阶段,受限于技术瓶颈,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薄弱,企业更多关注单台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尚未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www.netcl.cn智云管理系统
然而,就在全球工业互联网格局初现之际,一家来自中国青岛的企业已悄然启动了属于自己的变革引擎。在2015年,海尔集团已经探索出将用户需求与制造系统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变革路径。2017年,基于海尔多年制造经验与数字化实践,卡奥斯COSMOPlat正式诞生,成为中国首个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www.netcl.cn智云管理系统
卡奥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录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指出,卡奥斯不是简单地做设备联网或流程自动化,而是从用户出发,重构整个制造逻辑。“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成为生产的‘第一参与方’。”他说。
这一探索恰逢政策东风。2017年,国务院《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出台,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政策动能。这一文件不仅完善了政策体系,更推动工业互联网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
“近十年来,工业互联网经历了两大深刻变化。”陈录城表示,一是从关注单系统、单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转向体系化的全链条数字协同能力;二是从关注系统与设备能力扩展,转向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和智能优化。 www.netcl.cn智云管理系统
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工业互联网正式迈入“智能优化”新阶段。据工信部数据,目前全国已有700家5G标杆工厂,产能平均提升近20%,运营成本下降近15%。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制造逻辑的深层重构。
汇泽传媒-http://www.netcl.cn/ www.netcl.cn智云管理系统 




 
	
